您的浏览器过于古老 & 陈旧。为了更好的访问体验, 请 升级你的浏览器
Ready 发布于2014年05月22日 06:55

原创 中国近代史的前车之鉴(八)

1362 次浏览 读完需要≈ 10 分钟

内容目录

(作者:熊飞骏)

【导语:如果你对现实感到迷惘,你就去读读历史,其实一切已经发生过;如果你对历史感到迷惘,你就来看看现实,其实历史正在发生。一切善于忘却的民族必有大灾难。】

1841年8月10日,璞鼎查爵士抵达香港,全权指挥英国远征军。中英鸦片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璞鼎查的总体战略不是北上京津的海上门户震慑清帝,而是描准中国的最大内河长江,发起长江战役,从长江下游切断中华帝国的南粮北运交通线,把关系帝国存亡的东部经济区拦腰斩断,给帝国带来崩溃性危机,使帝国中央政府不得不作出应急反应。

璞鼎查统率的前线作战部队只有区区两千名士兵,很多还是印度和新加坡籍。

璞鼎查远征军的第一个打击目标是厦门。

厦门军区司令颜伯焘很善于喊爱国口号。他的豪言壮语给道光皇帝留下深刻印象,以致平素节俭舍不得花钱的皇上一次性拔下二百万银元巨款用于加强厦门防务。

颜伯焘的防卫部队拥有五十艘大型战船,三个号称“铜墙铁壁”的要塞和九千名城防部队。

颜伯焘向皇上夸下海口,要在厦门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全歼英国鬼子!让厦门成为英国鬼子的坟墓。

厦门战役只进行了一天,第二战英军就攻克了这座坚城。英军仅战死2人,伤15人。颜伯焘夸口的漂亮歼灭战果然战果辉煌。

更为辉煌的战果是:颜伯焘向皇上汇报厦门保卫战取得了伟大胜利?

接下来是舟山战役。

英国远征军在《穿鼻草约》签订后,遵守契约让出了这个岛屿。

大清军队在收回此岛后,又花了一大笔银元加固了防卫工事。

舟山战役只持续了3天。英军被歼灭2人。

舟山陷落后,镇海要塞跟着失守。

10月13日英军发动宁波战役。清军还未接仗就自行崩溃,宁波象一个熟透的苹果自行掉进了英军的口袋。

1941年冬天,璞鼎查的第一批两千名远征军多数用于守卫被攻克的厦门、舟山、镇海、宁波四城,无法继续从事攻击性战役,只好在浙江等待援军。

大清国威武之师决定乘英军兵力分散援军未到的天赐良机发动春季反攻。

道光皇帝再次把忧事想象成喜事,认为宁波等城陷落后,英国鬼子已经陷入陆上作战的泥潭,陆战恰恰是我军的长项敌军的短处。帝国雄兵正好能把“双腿不能弯曲”连平地走路都困难的英国鬼子消灭干净。

道光皇帝任命另一位堂兄弟奕经为反攻兵团总司令。皇上在任命军事统帅方面特别爱好“近亲繁殖”,一年前任命堂兄弟奕山为广州抗英兵团总司令;这次的总司令奕经一样是堂兄弟。

杨威将军奕经也是一位《三国演义》爱好者,对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小说情节特别神往,受命挂帅后就成立一个军事智囊团,礼聘一帮清客相公,关在装璜精美的办公室里日复一日玩“运筹帷幄”的把戏,在纸面上从“空城计”到“十面埋伏”演练得不亦乐乎,还时不时在下属面前表现一下自已在书画方面的过人造诣;对于部队的装备、训练和临战准备工作则漠不关心,深信《三国演义》那本书就能让他决胜千里。

奕经在阴阳术数、命相风水方面也有很高造诣,对确定开战的黄道吉日煞费苦心,在寺庙抽了几百道签之后终于确定总攻时间为1942年3月10日凌晨3到5时,即壬寅年的寅月寅日寅时。

变经精心挑选的黄道吉日正值苏浙地带春雨连绵的季节。大部队在泥泞的道路上拖着异常沉重的步伐行军,粮车深陷泥泞沟渠举步维艰,还没进入攻击阵地士兵就断了粮,然后饿着肚子在风吹雨淋中等候总攻的时间,临战之时多数士兵就因饥饿、疲劳和疾病丧失战斗力。

奕经将军的军事智囊团关在办公室里运筹出的总体战略是:总攻兵分三路:三万六千陆军奇袭宁波,从南门和西门分进合击;一万五千海陆军强攻镇海;一万水军乘战舰收复舟山……

奕经兵团的对手是一千多名英国海军陆战队(英军在厦门留下部分守军)。

为了确保司令部的绝对安全,同时彰显大将军的八面威风,总兵力的百分之六十用来保卫远离前线的司令部。奕经将军的总指挥部设在离前线几百公里英军根本无法突袭的绍兴,三千最精锐的部队留下来担任护卫。

真正部署在一线担任攻击的部队每个城市只有四千人。

担任攻城的清军分为主攻队和预备队。预备队由奕经的参谋长指挥。

反攻宁波的战役演变成为一场大屠杀,清军伤亡大半后停止了进攻。

清军在镇海的作战比较得力,如果奕经把预备队投进去很有可能光复这座城市。但在总攻开始之后,担任预备队总指挥的参谋长却乘机躺在轿子里过鸦片瘾。当正需要投入预备队扩大战果时,他已陷入一种深入麻醉状态失去了指挥能力。庞大的预备队听到英军炮声后就四散奔逃。

反攻舟山的大清国水军根本不敢靠近舟山岛,而是在军官率领下从事环岛免费旅游,在远离舟山岛的海域潇洒了二十多天,一个英军也没看见。但这并不影响军官每天上报“歼灭了大量英国鬼子取得巨大胜利”的辉煌战报。

…………

奕经兵团的春季反攻就这样戏剧性结束了,战果是给近代战争史提供了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娱乐材料。

1842年5月7日,璞鼎查统率得到增援的英国远征军进入了长江口。长江战役正式打响。

英国远征军势如破竹,沿江城镇纷纷陷落。

道光皇帝对长江战役寄予很大希望,深信一小撮英国侵略者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道光皇帝期待的人民战争没有打响。帝国人民的表现令大清统治者大跌眼睛,不是远远站在长江边上兴味盎然看热闹,就是吃里扒外为侵略者跑腿奔走。很多民众为了几两银子的运输费,争着给侵略者运送给养和弹药。

更让清军吃惊的是:英国侵略军每攻克一座城镇,一大群战前慷慨激昂高呼爱国口号的帝国流氓无赖就紧跟在英军后面对自己的同胞玩强奸抢劫杀人放火,手段比外国侵略者更野蛮更残忍。

清军当然不可能明白“国不知有民,民安知有国”这个朴素的常识,而是深信侵略者招募的中国运输队和跟在英军身后玩打砸抢的流氓无赖后面有“汉奸卖国贼”宣传鼓动。

于是清军把主要精力用于在侵略者前面的沿江城镇围剿追捕臆想的“汉奸卖国贼”。

大清国军队在侵略者面前不堪一击,可对付本国平民却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和流氓无赖之流的真“汉奸卖国贼”玩官黑合流,对无辜良民等假想敌残酷打击,乘机抢劫财产捞点外快。很多军官指挥部下围捕屠杀本国人,然后谎报战功拿本国良民人头冒充侵略者领赏。

当英国侵略者所向披靡长驱直入时,大清国城防部队却在前面对本国人民玩“屠城”?

结果清军每驻防一座城镇,市民都闻风争相逃命,事先把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埋藏起来,对本国军队玩坚壁清野,市井为之一空。大清守军在空无一人的城镇弄不到必须的给养,本来就衰弱不堪的战争力进一步削弱。

这就是道光皇帝期望的“人民战争”。

…………

1842年7月20日,英国远征军攻陷大清国的军事重镇镇江,把大运河拦腰斩断,切断了帝国的运粮生命线。

8月上旬,当英国远征军出现在南京江面,威胁要炮轰这座六朝古都时,道光皇帝屈服了,派出代表团和英军和谈。

8月11日黎明,道光皇帝委任的和谈全权大使耆英率领代表团抵达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时,正好阻止了英军即将开始的炮击南京城。

耆英虽然被道光皇帝授予谈判全权大使的职权,但他明白那个“全权”是虚拟的。他的实际权力不过是充当英国侵略者和中央政府的调停人,在中间玩忽悠来满足双方的利益诉求和自尊心。

耆英开始以为英国侵略者会乘百战百胜余威漫天要价,对中国提出巨大的领土要求,甚至于以长江为界割让半壁河山。

当英方谈判代表提出的领土要求依旧只停留在《穿鼻草约》提到的香港岛时,耆英这才颇为认真地查找香港岛的具体位置,可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个地方。等到代表团的秘书好不容易弄清香港的确切方位时,这才万分吃惊地发现那个岛不过是区区几十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并且多山多石没几户人家?

早知香港是如此荒凉不起眼的小地方,一年前干嘛要拒绝琦善签订的《穿鼻草约》啊?

“割地”这个最主要的问题既然出人意料的皆大欢喜,英国侵略者开出的其余和平条款就好办了,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中英停战谈判进行中时,道光皇帝继续大言不惭给耆英代表团下达最高指示,要求天朝上官要在英夷面前大义凛然保持足够的威严,甚至于命令代表团成员在英国全部军舰撤离前不得会见外国人。

耆英代表团的策略依旧是两面玩忽悠,在英国鬼子面前穿戴比他们的官位品级高得多的顶戴花翎,以照顾胜利者的自尊心;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章中则都是大义凛然痛斥折服英夷的慷慨陈词,以满足皇上的病态虚荣心。那时没有电话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遥远的帝国官员有条件弄虚作假蒙骗发号施令的上司。

1842年8月29日,中英和谈代表团在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舰康沃利斯号上签订《南京条约》,主要条款如下:

  1. 割让香港(78平方公里)为英国商人囤放货物。
  2. 赔偿军费、鸦片费和中国商人欠款共2100万两银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 中英官员平等交往,中方不得再称英方为英夷。
  5. 在各通商口岸设立英国领事馆。
  6. 废除中国公行垄断,英商直接与中国商人做生意。
  7. 对英商进出口货物一律公平透明征税,不搞暗箱操作。
  8. 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方审判定罪。

中英《南京条约》究竟“屈辱不平等”到何种程度,三十年后欧洲发生的普法战争就是一个生动的对比。法国只有中国一个省那么大,但战败赔款却高达五十亿法郎,折合白银十亿两!

对英国进出口货物的“协定关税”为5%,和当时西方各国的进出口征税标准大体相当。鸦片战争前广州口岸对外商的公开征税只有4%。

…………

  • CodePlayer技术交流群1
  • CodePlayer技术交流群2

0 条评论

撰写评论

打开导航菜单